在現在這個廣告泛濫的時代,走在路上、坐上地鐵、打開電腦滿眼都是廣告、甚至被廣告煩了一天,回到家一開門竟然又掉出一個修下水管廣告。。。
看下統計數據吧:
在英國,當一個孩子18歲時,已經接觸過140,000條電視廣告;在瑞典,普通消費者評價每天接受到的廣告信息高達3000條;在歐洲的11個國家平均每年播放600多萬條電視廣告;而互聯網更是有數以億計的網頁,而且仍以每天數百萬個頁面的速度不斷再增加。
而在這些心智完全無法承受的廣告中,如何讓你的產品脫穎而出,為用戶留下一點點印象或興趣,方法就是 定位
什么是定位
按照特勞特《定位》系列圖書里的定義,就是:如何讓你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與眾不同。
普通的心智像滴水的海綿,充滿了信息。只有把已存在的信息擠掉,才有空間吸收新的信息。然而,我們卻想繼續不斷把更多的信息塞進已過度飽和的海綿中,同時又為無法使人接受我們的信息而感到失望。
難道新的品牌或產品就真的無法進入人們的心智了嗎?
不,只要你的產品定位顯而易見,產品功能易用有用,就能讓先期"革新者"有興趣嘗試,而一旦這個革新者通過口碑或自身行動影響到了周圍的 "先期采納者",就會逐步蔓延開來,當用戶量到達一個爆發點時(約市場規模的10%),奇跡就發生了(你會被朋友圈刷屏的)。
革新者和先期采納者都是創新擴散理論里的重要角色
下面就是硬貨了,看看領導者和追隨者應該如何定位和競爭。
領導者如何定位
一旦你建立了領導地位,你的市場份額往往會是屈居第二品牌的2倍,第三品牌的4倍,而且只要不犯大的戰略性錯誤,這種優勢會持續幾十年,就像摔跤手們有句老話“只要壓在對手上面就輸不了”。
如何一直壓在對手上面呢?那就是不改變定位的情況下,持續性更新,就像海底撈的那句“總是被模仿,從未被超越”。
領導者最難的是開始時摸著石頭過河的創新,就比如QQ、比如阿里巴巴;一旦趟到了河對面,就可以穩穩當當的當老大了。
跟隨者如何定位
1:尋找空位
就像大眾甲殼蟲的"往小里想"的尺寸空位;
就像"每只不超過1500美元"的都彭打火機使用的高價空位;
就像萬寶路宣傳男性香煙的性別空位;
2:重新定位競爭對手
泰諾打破了阿司匹林的神話"為千百萬不應服用阿司匹林的人著想";
重新定位美國伏特加“大部分美國伏特加很像俄國產的”;
七喜的“非可樂”定位法,讓七喜占到了飲料排行的第三名;
3:攻擊對方的結構性弱點而不是錯誤
就像租車公司安飛士攻擊赫茲“選擇安飛士吧,我們柜臺前的隊伍更短”,這確實是赫茲公司的明顯缺點,但不是結構性的,不是不能改變的,直到赫茲提高了服務質量后,宣傳到“多年來,安飛士一直稱自己為第二,現在,讓我們告訴大家為什么”,這使得安飛士再無翻身之地。
但是,下面的案例就不那么容易改善了:
金湯寶的鐵質罐頭再被對方指出鐵質罐頭容易生銹之后,因為生產鐵質罐頭的設備價值上億美金而無法更換,導致嚴重受挫;
俄羅斯排名第一的礦泉水品牌,隱藏了使用山區水源的事實,如果被競爭對手寫上“你無法通過商標辨識真正的礦泉水”之后,相信也很難翻身;
最后在闡述一個頗具爭議的論點,品牌擴展還是延伸:
品牌應該延伸還是擴展
當一個品牌有了充分的市場占有率之后,持續性增長必然會成為一個問題,這時高官們就開始設想擴展其他業務線,而其他業務線是應該作為子品牌延伸還是擴展全新品牌?
看幾個延伸子品牌的例子:
子品牌會因為父品牌在人民心智中的定位,而很難有大的起色,
比如騰訊微博、騰訊soso;
比如百度電商“有啊”、百度安全衛士、百度新聞。
再看幾個獨立品牌擴展的例子:
阿里的多品牌戰略就非常成功,比如阿里巴巴、淘寶網、支付寶、天貓都是獨立品牌,都有明確定位;
寶潔公司旗下有海飛絲、潘婷、佳潔士、幫寶適、汰漬等300多個獨立暢銷品牌;
以上是對定位理論的一點淺顯認識,分享給大家,有不當之處,還請各位大神多多評論指點。。。